集運業(yè)迅速進入“大蕭條”?
(資料圖)
海運物流科技公司Flexport創(chuàng)始人Ryan Petersen警告,伴隨著運力過剩和需求放緩,整個集裝箱航運業(yè)正處于“衰退”之中。
Petersen本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目前集裝箱航運的平均裝載量只有70%。大量船只已經開始放慢航速,這削減4%-6%的運力。但在中期角度,這種運力削減只是杯水車薪,受疫情后的航運繁榮刺激,海運公司訂購了大量的船舶。隨著新船投入使用,未來三年集裝箱運力將增長25%,這將導致嚴重的運力過剩。疊加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的貨運需求放緩,整個航運界正處于“衰退”之中。
Petersen認為,本輪航運業(yè)衰退的長度和深度取決于各種因素,包括美國消費者的財務健康狀況及中國經濟走向。
在經歷了過去兩年運價飆漲的超繁榮時代后,2023年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恐將迎來截然不同的局面。隨著市場需求的大幅萎縮和運力的快速增長,運價、租金持續(xù)大跌,重簽長約,減班減艙,提前退船和提前交船將開始涌現(xiàn)。
航運咨詢機構德路里(Drewry)編制的世界集裝箱運價指數(shù)(WCI)顯示,截止2022年12月30日為止,集裝箱船現(xiàn)貨運價累計暴跌77%,而且有可能進一步下跌,表明集運公司的創(chuàng)紀錄獲利繁榮期結束。
而在本周二,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(shù)更是出現(xiàn)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。追蹤運送干散貨的好望角型、巴拿馬型和超大型船舶運價的整體指數(shù)暴跌17.5%至1250美元,為1984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。其中,追蹤好望角型船運價的BCI指數(shù)暴跌27.7%至1635美元,為四個多月來最大單日跌幅。
巴克萊分析師Alexia Doagani認為,集運運價要等到全球經濟改善、當前的去庫存周期結束,以及消費者行為回歸常態(tài)之后才能穩(wěn)定。在這之前,集運公司仍要努力與客戶談判,維持長約價值。
航運咨詢機構Maritim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(MSI)最新發(fā)布的干散貨航運市場季度報告認為,整個集運板塊或在2023年陷入低迷,并可能持續(xù)到2024年。
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,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、財務狀況或需要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、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。據(jù)此投資,責任自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