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(huán)球快資訊丨A股已到7年之癢?當炒股段子橫飛,或是底部已至!股市運行的四階段
(原標題:A股已到7年之癢?當炒股段子橫飛,或是底部已至!自信入市→夢想數(shù)錢→暴富夢碎…股市運行的四階段)
本周滬指大跌3%,自2015年6月份告別5178點以來,滬指仍然盤桓在3100點箱體附近,時間已經(jīng)過去了7年,長時間和大面積的浮虧在投資者中引發(fā)了廣泛的共情。
從“巴菲特就那么回事”到“12萬元虧到2.5萬元”的段子近期之所以刷屏朋友圈,因為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散戶投資者這幾年在A股的心路歷程:在2015年那輪牛市的末尾,很多人懷著虛妄的自信瘋狂入市,夢想著每天數(shù)錢,但接下來的漫長無情熊市將人們暴富之夢擊得粉碎。
(資料圖片)
事實上,每當炒股淪為一個笑話,虧損的故事而不是暴富的故事在人群當中引發(fā)共鳴時,股市的反向變化或許就在不遠方。
經(jīng)過兩輪以上牛熊輪回的投資者對此并不陌生,2005年6月,當滬指跌破1000點時,“遠離毒品、遠離股市”是當時流傳最廣為一句話,2007年“死了都不賣”的股市歌曲傳遍大江南北;2011年最毒的問候語是“你們?nèi)叶汲垂?rdquo;,一位投資經(jīng)理在“非誠勿擾”的節(jié)目中更是遭遇了首輪四分之三的女嘉賓滅燈,2015年上半年的流行語是“股市那么火,我想去看看”。
投資者若以流行段子為參考,可以感知股市的溫度。正如在股市誕生以來的兩百多年歷史中,“雞尾酒理論”和“鞋童理論”在股市中屢屢生效,是因為群體性心理在股市運行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從金融史來看,當悲觀預(yù)期廣泛存在時,此時的股市更值得堅守。如果非要擇時的話,請別忘了“在他人恐懼時貪婪,在他人貪婪時恐懼”。
股市運行的四階段
富達基金“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(jīng)理”彼得·林奇曾總結(jié)出一套關(guān)于市場預(yù)測的雞尾酒理論:
在股市上漲的第一階段——股市已經(jīng)下跌了一段時間以至于根本沒有人預(yù)測股市會上漲,人們不愿意討論股票。事實上,如果他們慢慢走過來問我從事什么職業(yè)時聽我回答是:“我管理著一家共同基金。”他們會禮貌地點點頭走開。當10個人寧愿與牙醫(yī)談起有關(guān)治療牙斑的事情而不愿與一個共同基金經(jīng)理談?wù)摴善睍r,很有可能股市將要止跌反彈了。
在第二階段,在我回答我是一位共同基金經(jīng)理后,新認識的客人會在我身邊逗留時間會長一些,然后他們又去牙醫(yī)交談了,在雞尾酒會上談得更多的仍然是牙斑而不是股票。從第一個階段開始到第二個階段股市已經(jīng)上漲了15%,但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。
在第三個階段,隨著股市從第一階段至此已經(jīng)上漲了30%,一大群興致勃勃的人整晚都圍在我身邊,根本不會理會牙醫(yī)的存在。一個又一個熱情的客人把我拉到一旁問我應(yīng)該買哪只股票,甚至牙醫(yī)也會這樣問我。酒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把錢投在了某一只股票上,他們都在談?wù)摴墒形磥碜邉輰绾巍?/p>
在第四個階段,他們再一次簇擁到我的周圍,但是這一次是他們告訴我應(yīng)該買哪些股票,甚至牙醫(yī)也會向我推薦三五只股票。當鄰居們告訴我應(yīng)該買哪只股票,而且后來股價上漲后我非常后悔沒有聽從他們的建議,這是一個股市已經(jīng)上漲到最高點而將要下跌的準確信號。
在A股2005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中,“雞尾酒理論”極為有效:
在2005年滬指跌破千點之際,股市里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“遠離毒品、遠離股市”,而此時正是A股的最底部。
2006年3月,在滬指距離底部悄悄上漲了30%之后,當時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卻是“千三鳥飛絕”,意指滬指難以超越1300點,投資者此時仍然普遍缺乏信心。
但2007年2月,滬指越過3000點時,滬指距離底部已經(jīng)上升了200%,投資者卻加速跑步進場,“黃金十年不是夢”廣泛流傳。
2007年10月,當滬指超越6000點時,“死了也不賣”的股市歌曲傳遍大江南北;“在股市的8848點珠峰上迎接奧運會”更成為了當時投資者深信不疑的共識,而此時牛市即將結(jié)束,大盤即將展開一輪長時間的暴跌。
同樣,在2011年最毒的問候語是“你們?nèi)叶汲垂?rdquo;,2015年上半年最流行的一句話卻是“股市那么火,我想去看看”。
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只正確的股票
“鞋童理論”與“雞尾酒理論”同樣都是用感知股市熱度的方式來預(yù)測股市運行方向的反向指標。
美國前總統(tǒng)肯尼迪的父親老肯尼迪是一位資深投資家,在1929年美股大崩潰前的某一天,他請一位鞋童幫他擦鞋。這位鞋童一邊擦鞋,一邊對股票侃侃而談,老肯尼迪發(fā)現(xiàn)連鞋童都對股市這么熱衷了,這正是市場過熱的信號。于是老肯迪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賣出手中的全部股票,從而躲過了那場世紀股災(zāi)。
此后,“鞋童定律”被奉為經(jīng)典,意思是當人人都高談闊論買股票之時,正是賣出離場之日;而當人人都對市場沒有信心的時候,恰恰是入場布局之時。
同樣,當我們聽到股市的段子廣為流傳時,也不要一笑而過,而是可以深思段子背后所代表的市場情緒:當絕大多數(shù)投資者都感覺市場充滿風險時,最悲觀的時期可能已經(jīng)成為過去;而當身邊的人都在津津樂道著股市的財富故事時,股市可能已經(jīng)快耗盡了自己上升的燃料,即將開啟下跌之途。
心理因素在股市運行中扮演著重要的因素,這也是為什么“雞尾酒理論”和“鞋童理論”屢屢見效的原因。然而,投資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確的股票,牛市也有熊股,熊市也有牛股。熊市帶來了低價購買股票的機會,但投資者如果只偏愛垃圾股,那么即使預(yù)測對了牛熊,投資的最終結(jié)果仍然會不理想,投資的關(guān)鍵是“物美價廉”。
巴菲特一直強調(diào),如果不了解公司的運行機制——包括公司的產(chǎn)品和服務(wù)、勞工關(guān)系、原材料成本、工廠和設(shè)備、再投資需求、存貸、應(yīng)收賬款和營運成本等,就去購買該公司股票,那么這種想法和行動是非常可怕的。
關(guān)鍵詞: